三分钟——沈从文
- 时间:
- 浏览:270
- 来源:墨吧
沈从文的《边城》从来没有看过。许子东老师介绍了之后,还是没有兴趣去看,因为这是一个‘有些美好’的故事。
‘美好的故事’似乎不太适合现在的时代,现在的时代人们喜欢看各种‘黑料’。以至于当人们看到‘美好的故事’,往往都觉得有些假。
沈从文在当时的情境下,敢于写美好的故事,竟是一种勇气。因为当社会成为一锅臭大粪的时候,沈从文竟从中找出了那颗‘虾仁’。但其实正是因为这颗虾仁,能更让人感悟到这个臭大粪社会的可恶,因为那本应该是美味的虾仁早已被社会玷污。
不可否认,有些经典成为经典,确实是‘其中有真意’。而这种真意,绝不是入口第一下就能感受到的。就好比是同馒头比,花卷更有味,懒龙更好吃。但馒头在干粮界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。
经过许子东老师的讲解,我慢慢相信了作家在写一个故事之前,确实是花了很多时间斟酌写这个故事的意义是什么。以作家的水准,想好意义之后,他是可以有一百种方式把故事装进去的。
很多作家活大岁数,沈从文也不例外,想到这,总是恨老舍。人当然是终有生老病死,但好不容易出这么一老舍,他应该是留下更多的作品再走的。那十年如果不是那么动荡,不说物质层面的,单说精神层面:那些本该有的歌去哪了,本该有的电影去哪了,本该有的小说去哪了。
‘本该’、‘假如’这些词都是极为残忍的。
猜你喜欢